備戰2017 DSE中文口試 拆解6個失分位
發布時間: 2017/03/10 16:13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7
2017年DSE中國語文科口試將於3月14日開考,大家準備好未呢?TOPick根據去年的考評局所提出的考生表現,綜合出數個考生常犯錯誤,跟大家備戰DSE!
考試模式
中國語文科口試(試卷四)一般以5人為一組,由兩位主考員主持考試。考生在備試室取得題目後,有10分鐘可以構思準備,然後進入考室應試。每位考生首先依照編號輪流發言1分鐘,接下來便可以自由發言,發言次數和長短均沒有限制,考試時間共有15分鐘。
考生6大失分位
1. 讀音錯誤
去年DSE中文口試其中一條題目為
古人重孝,下列哪一項傳統孝親的行為更值得提倡?試談談你的看法。晨昏定省/慎終追遠
此題目為考生表現較差的題目之一,綜合主考員的意見,有考生把「晨昏定省」的「省」字誤讀為「省份」的「省」音,反映考生學養不足。考生可多留意一字多音的字,配成不同詞語時的發言。
2. 生活常識薄弱
另一條考生表現較差的題目為
以下哪一項最能象徵君子的特質?試談談你的看法。梅/蘭/竹
有考生不瞭解竹和梅花的特性,誤以為梅花可以製棉;亦有考生在作答其他題目時誤以為手機輻射會導致近視、或提倡素食必然可以令港人少吃油糖,被主考員評為「意念單薄、推論粗疏」。
3. 硬套術語
考生的論述過於公式化,硬套術語的情況時有發生。有考生在首輪發言時泛稱會從「可行性」、「容易度」、「影響性」三方面分析;或動輒以「個人」、「社會」、「經濟」等角度闡述題目,可惜在自由發言時多無以為繼,甚或發言內容和早前定下的分析方向無關。
【延伸閱讀】DSE中文卷揭考生語文平庸 考評局:失禮人前
4. 夾雜古語但無助說理
考生在作答題目時不時「拋書包」,如詩句「不經一番寒徹骨,焉得梅花撲鼻香」這句詩句便時常被考生引用來助論,可惜他們用不得其法。考生只單單引用古語或詩句而未加解釋甚或引用不當,無助於說理。
5. 引用例子但未加解釋
大部分的考生皆有引用例子來說明,且所用的例子皆十分相似,如「鮑叔牙」、「馬拉拉」、「喬布斯」、「王維基」等這些例子屢見不鮮,可惜考生未能交代例子與論點的邏輯關係。
主考員認為考生如可以因應情況,靈活運用有關例子,提升臨場應變能力,多闡述個人見解則能在考試中有更佳表現。
【延伸閱讀】我是自修過DSE的AL畢業生
6. 壟斷發言 立論牽強
口試主要考核考生的口語表達、溝通和應對能力,故此考生切勿把之當成是個人演講,壟斷發言。考官指某部分考生因搶佔發言機會而導致聲音重疊、聲量過大或不恰當地打斷別人發言。
有考生甚至採用辯論模式,不論比較或排列優次的考題,均非黑即白。舉例說如去年其中一題「下列哪一種與人相處之道最為可貴?試談談你的看法。坦率/幽默/寬厚」,選擇了「坦率」為最可貴的處身態度的考生,為了反駁對手,把「幽默」和「寬厚」說成為毫不重要,以致立論牽強。
【延伸閱讀】DSE狀元逐個捉 狀元最愛讀邊科?
應試錦囊
1. 審題精準
應付中文口試最重要就是審題精準,考生必須要細心把握題目的關鍵詞語準確回應題目。以去年其中一條題目為例
中國傳統有送禮和回禮的習慣,有人認為是繁文褥節,不合時宜。試評論這種看法。
如果考生在此題目中,只以送禮和回禮的現象和好處判定是否合時宜,卻對「有人認為是繁文褥節」避而不談,就不能根據題意拓展話題,討論容易流於表面。
2. 清楚闡述例子與論點之間的邏輯關係
能夠準確引用史例﹑語例或事例固然是好,但清楚闡述例子與論點之間的邏輯關係則更為重要。據去年的考生表現所顯示,不少考生只提出一個例子或引述一句名言﹑詩句即作結論,缺乏推論過程,欠缺說服力。如要在考試中取得理想分數,便要從推論過程中突顯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。
【延伸閱讀】DSE中文科作文題目曝光 你會揀邊題?
3. 對其他考生論點宜取開放態度
口試的重點在於考生之間的溝通,所以不一定要反駁不同的看法。假若考生發現對方的論點與自己相同亦無妨,因銜接補充對方的論點亦能夠拓寬和深化題目,令小組展開討論。
考官指如考生一上場即採取「堅守立場,寸步不讓」的辯論策略,便有可能窒礙交流。
4. 勤閱讀 關心社會時事
假若要令說話內容豐富,用詞確切得體,則需要勤於閱讀,積累文化知識。另外,考生平常亦應該關心社會,多分析各方對社會時事的觀點,培育個人見識。
另外,以下為考評局為中國語文卷四所訂下的評分準則,「闡述、語言」佔9分,「應對、態度」亦佔9分,各佔總分50%。
希望以上的資料幫助考生應試,預祝各位考生在試場上得心應手,取得理想成績!
【其他熱話】DSE常見中文錯別字 書「籍」變書「藉」
【其他熱話】考試「尾二」又如何? 讀寫障礙女生成「豎琴公主」
【其他熱話】黃凱詩:減肥可以吃薯片?